心理咨询
你的挫败感来源于过度自恋
来源: 添加日期:2022-12-21
卡伦·霍尼:你的挫败感来源于过度自恋
2016-11-03
原作者: 霍尼
转自公众号知更社区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不少令人挫败、沮丧的时刻。但是,如果你经常感到挫败,那么,也许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可能是你错把自恋的浮夸形象当成了真实的自己。认清自己,在自己能力和机会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鸟学者把霍尼的著作天天读、反复读,结合社会现状,加以重写。思想是霍尼的,文字是鸟学者的。
《纽约客》有一副经典的漫画,描述的是:一个肥胖的中年女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又苗条又年轻的姑娘。这反映的就是一种脱离了实际情况的自恋。有的人在这种意向中突出的是美貌,有的人是权力,或者是智慧、天才、高尚,这种意向的具体特色因人而异,取决于每个人的人格结构。
“高傲自大”总是被看做“目中无人”的近义词,但实际上,高傲自大指的是把自己不具有或者潜在具有但事实上还不具有的品质归为己有。那种意象越不真实,人就越敏感脆弱,越贪求别人的肯定和承认。如果我们确信自己具有某种品质,往往是不需要他人来证实的,但如果别人对我们声称而实际不具备的品质表示怀疑,我们就会极端敏感小气。
把自己当成神,就看不见缺点了
从本质上来说,理想化意象是一种无意识的现象。尽管在旁观者看来这种自我夸大再明显不过,本人却很难意识到。也许他会隐约感到在对自己做出很高的要求,但是他会把这种对完美的追求错当成真实的理想,不管是否能够实现,只是为之自豪。
一旦这个人确信自己就是理想化了的形象,那么连他的过失都会变得神圣。如果注意到了真实的自己,和理想化形象相比,真实的自己就会相形见绌,显得卑劣低下。于是他会不惜一切企图抹去这种巨大差别,于是时常能听到“应该……”。他在心底深处认为自己具备生来固有的完美,他相信只要对自己管得严格一点,只要更敏锐、更精明,实际上是能够完美的。
如果我们私下总把自己看成十全十美的神,那么就会对最明显的过失和缺陷视而不见,甚至变成优点,就像在一幅出色的画里,残垣断壁也是艺术的表现。
自恋的本意是想解决冲突
理想化意象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解决冲突的一种方法,起码在创造者本人眼中一切都和谐了。但是这虚构出来的形象之屋岌岌可危,就像装满宝藏的屋子里却埋有炸药,使人脆弱不堪一击。只要外界对他稍作质疑和批评,只要他意识到他远不是自己构建出来的形象,看到内心冲突的力量,这个藏满宝藏的屋子就会爆炸崩塌。
他认为,对他这样天资优厚的人来说,只要想到有可能完成一幅画,便算是一副成功的杰作。只有庸人才靠实际努力达到目标,要他像别人一样出死力,无异于承认自己是凡夫俗子,简直是一大耻辱。但由于任何成就都需要靠实际上的努力,他的这种态度正好使他和必须取得的目标更遥远,从而,他的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越来越悬殊。
这一现象无论人们怎么对它进行界定,总之,它早被认识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著作都提到它。弗洛伊德将它引进了关于神经症的理论,给了它一系列名称:自我理想、自恋、超我。并且他认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恋”态度就是治疗的最大障碍。
真实的理想和自恋的区别
与真正的理想不同,理想化意象有一种静止的性质,它不是必须不断努力才能接近的目标,而是一个顶礼膜拜的概念。真正的理想有能动性,刺激人去接近它,是促进成长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力量。而理想化意象对成长会构成障碍,因为它不是否认缺点便只谴责缺点。真正的理想把人引向谦逊,理想化意象则把人引入高傲。
理想化意象取代了基于现实的自信和自豪,因为他遭受的境遇都是破坏性的,所以没有机会从一开始就建立自信。他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能力被持续的削弱,还因为他对别人的依赖,无论这种依赖采取何种形式。盲目的抗拒,盲目地企图超群出众,这些都是依赖的不同形式。
在理想化中毁灭,才能获得真实人生
他在真空中才能不感到软弱,而惧怕这个处处充满敌人的世界,他觉得别人随时会欺骗他、攻击他、奴役他、击败他,所以必须时刻提防,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由于他在心底感到虚弱、卑贱,所以他必须找出一点东西来使自己感到比他人优秀。由于缺乏根基,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作用和力量的感觉膨胀放大,为了抵消屈辱感,就需要一种报复性的胜利,这些都造成了他自身的分裂。
由于理想化意象和现实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模糊不清,也没有约束力。如果不是他创造的偶像能够赋予生活一点意义,他会感觉生活漫无目的。理想化意象只会暗中摧毁他的自信,使他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到彻底完了,只有这时候,他才能认识到自己理想的混乱,认识到这样混乱的理想并不可取。只有搞清楚理想的真正含义,才能弄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